欢迎访问湖湘中医肿瘤医院官方网站!
疼痛,是我们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。它可能源于劳累、扭伤、炎症,也可能隐藏着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。尤其是在临床肿瘤诊疗中,“癌性疼痛”往往是癌症中晚期的典型表现之一。但问题在于:很多患者早期并不清楚疼痛背后的意义,常常把癌性疼痛误认为是普通的慢性疼痛或劳损性疼痛,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。
那么,癌性疼痛和普通疼痛到底有什么区别?我们该如何判断、警惕和应对?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。
一、什么是“癌性疼痛”?
癌性疼痛,指的是由恶性肿瘤本身或其治疗过程引起的疼痛,其原因包括:
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、骨骼、脏器;
癌细胞转移(如骨转移、神经转移);
放化疗、手术引起的组织损伤或并发症;
癌细胞释放某些物质引发炎症反应。
这种疼痛往往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打击。
二、癌性疼痛 VS 普通疼痛,有哪些明显区别?
三、常见癌性疼痛类型
不同部位的癌症,其引发的疼痛特征有所不同:
1. 骨转移疼痛
如乳腺癌、肺癌、前列腺癌转移至骨骼,引起深在的钝痛或剧烈骨痛,活动时加重,夜间明显,常固定在某一部位,不易缓解。
2. 神经侵犯疼痛
如胰腺癌侵犯腹腔神经丛、肺癌压迫臂丛神经,常表现为放射性、灼烧样或针刺样的疼痛,持续存在,位置不一定局限。
3. 腹膜/胸膜侵犯疼痛
如胃癌、肝癌、肺癌侵犯体膜,会引发固定性深部疼痛,深呼吸或改变体位可加重。
四、患者如何自我初步判断?
虽然疼痛不能直接诊断是否患癌,但若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尽早就医排查:
疼痛持续两周以上,无明显外伤或劳损;
疼痛逐渐加重,不因休息或服药而改善;
夜间或清晨疼痛明显,影响睡眠;
同时伴随消瘦、乏力、发热、腹胀、咳血、便血等异常现象;
既往有肿瘤病史或家族肿瘤史。
湖湘中医肿瘤医院于福壮主任在日常接诊中提醒,癌性疼痛早期的识别非常关键,通过系统的评估,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时机。对于已明确癌症诊断的患者来说,及时干预疼痛也能显著提升生存质量。
五、癌性疼痛该如何治疗?
癌性疼痛不是无法缓解。临床上,针对不同病因和疼痛机制,有多种治疗选择:
1. 药物镇痛
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原则,从非甾体类药物到阿片类药物,结合辅助药物,进行系统管理。
2. 微创介入治疗
如神经阻滞术、脊神经电刺激、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等,适用于骨转移或神经源性疼痛,有助于减轻剧痛,提高活动能力。
3. 局部放疗
针对骨转移、软组织肿块压迫神经的情况,可采用低剂量放疗减轻病灶负担,缓解疼痛。
4. 中医辅助治疗
包括中药镇痛、针灸、艾灸等方法,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、调理体质。
在湖湘中医肿瘤医院,这类以微创与中西医结合为核心理念的多元手段,已经在癌性疼痛的控制中展现出积极效果。
癌性疼痛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,但它并非“无解之痛”。关键在于及时识别、精准评估与科学治疗。
疼痛是一种语言,身体在用它提醒你:某些问题,不能再忽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