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湖湘中医肿瘤医院官方网站!

湖湘中医肿瘤医院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医资力量 > 科室专家 >

抗击“广东瘤”:鼻咽癌的防御与治疗之路

上世纪60年代,广东四会、中山等地鼻咽癌高发,被称为“广东瘤”。当时,这些地区每十万人中就有21名男性和8名女性因此去世,发病率远超世界其他地区数十倍。

 

一、认识鼻咽

当我们呼吸时,空气经过鼻腔后方一个约3厘米宽的空腔——这就是鼻咽。它位置隐蔽,既看不见也摸不着,这导致鼻咽癌早期筛查困难重重。当患者出现鼻塞等明显症状就诊时,往往70%-80%已发展至中晚期。

鼻咽癌

二、地域偏爱

为何鼻咽癌“钟情”两广?鼻咽癌在全球多数地区较为罕见,却在中国南方高发,病例数约占全球一半。其中,广东、广西是绝对的高发区,集中了全国约80%的患者,福建、湖南、江西等地次之。

1、高发背后的关键因素:

(1)饮食习惯:咸鱼的隐患

过去物资匮乏、保鲜技术有限,两广沿海及西江流域居民有大量食用咸鱼的传统。咸鱼含有大量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认定的一类致癌物——亚硝铵。研究证实,常吃咸鱼使鼻咽癌风险显著升高(增加50%甚至650%),且吃得越频繁,风险越大。

(2)警惕其他: 腊肠、腊肉等腌制食品同样富含亚硝铵,需注意控制摄入。

 

三、遗传因素与病毒

EB病毒(又称“亲吻病毒”)通过唾液传播,感染率极高(曾超90%)。它与鼻咽癌关系密切,但感染不等于必然发病。

1、易感基因“作祟”: 研究发现,广东地区流行的EB病毒株致癌性更强。这与当地人群体内特有的遗传易感基因(HLA区域) 有关,使得EB病毒更易被激活。

2、持续感染是“帮凶”: 若体内EB病毒抗体持续阳性,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的5-6倍;若抗体水平持续升高,风险则激增至20倍以上。

3、吸烟的助推: 如四会地区的高吸烟率,也增加了EB病毒持续感染和激活的风险。

四、早期筛查是关键

面对隐匿的鼻咽癌,早期发现是制胜法宝。筛查手段也在不断进步:

1、早期探索:间接镜检查 (60年代起)

医生使用器械观察鼻咽部。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培训医生,普及防癌知识,建立筛查网络,提升民众早诊意识。

2、重要突破:EB病毒抗体检测

早期靠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识别。90年代末,自动化血液检测技术(ELISA) 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检测准确性、效率和覆盖范围,成为重要筛查工具。

3、精准利器:内窥镜检查

更先进的检查方式,医生能更清晰、细致地直接观察鼻咽部,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和早期病变的检出能力。

 

五、精准治疗提升生存

一旦确诊,精准有效的治疗是战胜鼻咽癌的核心:

1、智能精准放疗:首选武器更“聪明”

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。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能自动精准勾画出肿瘤范围,帮助医生锁定目标。

好处:显著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,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约24%,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。

2、“中国方案”:优化疗效,世界认可

我国专家开创性地提出更适合国人的“先化疗再放疗” 策略。

成效:这一方案将患者整体生存率提高了约10%,其有效性最终被国际治疗指南采纳,成为全球认可的标准方案之一。

 

六、五十年攻坚成效显著

经过几代医学工作者半个世纪的接力奋斗,在鼻咽癌的社区筛查和临床治疗领域都取得了巨大飞跃:

高发示范区(如四会)的早期诊断率从20%跃升至79%。

死亡率降至原来的五分之一。

 

总体而言,鼻咽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已提升至84%以上,其中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更高达95%以上。

展望未来,随着防治策略的持续优化和普及,预计到2030年,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得到全面遏制,这场抗击“广东瘤”的战役有望取得决定性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