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湖湘中医肿瘤医院官方网站!

湖湘中医肿瘤医院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肿瘤科普 >

“癌中之王”胰腺癌,真的束手无策吗?关键方法在这里!

一、胰腺癌是什么?

我们常说的“胰腺癌”,主要是指胰腺里最常见、也最凶险的一种恶性肿瘤。它起源于胰腺里负责输送消化液的导管细胞。当然,胰腺里也可能长其他少见的肿瘤类型,但绝大部分情况我们说的“胰腺癌”,指的就是这种。这种病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,特别是中老年男性。

 

二、为什么叫它“癌中之王”?

这个可怕的名号,主要因为它几个特点:

1、杀伤力极强:无论国内国外,胰腺癌的死亡率都非常高,排在前十位。这意味着它很难治,效果往往不好。

2、藏得太深:胰腺躲在肚子深处,它生病了早期常常没啥特别感觉。等出现明显不舒服去看医生时,很多都已经是中晚期了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。

3、进展凶猛:这种癌细胞生长快,很容易就跑到身体其他地方(比如淋巴结、肝脏等)。不少病人病情发展迅速,生存时间不乐观。

综合这些原因,它就成了让人闻之色变的“癌中之王”。

胰腺癌-癌症之王

 

三、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胰腺癌?

1、家族遗传:如果家里有人得胰腺癌,风险会大大增加。尤其是有多位近亲患病的话,风险比普通人高出几十倍。

2、不良生活习惯:

吃得不健康:爱吃高油、高盐、高糖、烧烤、油炸、腌制品的人,风险更高。

吸烟:抽烟是明确的风险因素。

3、身体其他问题:比如突然得糖尿病(尤其老年)、肥胖、或者有长期的胰腺发炎(慢性胰腺炎)。

4、工作环境:长期接触某些化工原料(比如某些染料、化学品)也可能增加风险。

 

四、怎么才能早点发现苗头?

胰腺癌早期很难察觉,因为它最初的不舒服(比如肚子胀痛、吃不下饭、体重下降)很容易被当成普通的胃病、胆囊炎,结果被耽误了。

特别提醒:如果年纪过了40岁,出现上腹部不舒服、体重不明原因下降、恶心、皮肤或眼白发黄(黄疸)、大便特别油腻(脂肪泻)、疼痛等症状,做了胃镜、肝胆B超又没发现常见的胃或胆囊问题,一定要当心胰腺!需要找医生进一步检查胰腺。

 

五、体检能查出胰腺癌吗?有什么办法?

目前没有全球统一的筛查标准,但我们可以参考这些建议:

1、什么时候开始查?

家里没有直系亲属(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子女)得胰腺癌的,建议40岁开始关注。

家里有直系亲属得过的,建议比亲属中最年轻得病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查(如果算下来小于40岁,那就40岁开始)。

2、查什么项目?

腹部B超:最方便、便宜,是基础检查。

抽血查肿瘤标志物:主要是CA19-9和CEA这两个指标(虽然早期可能不高,但也有参考价值)。

更精密的检查(高危人群考虑):如果风险高(比如有家族史),医生可能会建议做更清楚的检查,比如胰腺专用的磁共振(MRI)或者超声内镜(EUS)

3、多久查一次?

一般情况,没啥问题的话,每年查一次(比如B超+抽血)。

如果发现可疑情况或者风险很高,医生可能会让每3到6个月查一次。

 

六、能预防胰腺癌吗?

虽然不能保证绝对不得,但我们可以努力降低风险或争取早发现

管住嘴:少吃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糖的“三高”食品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、五谷杂粮(像糙米、豆类、薯类)。吃饭要规律。

戒烟限酒,多喝茶:戒烟很重要!喝酒也要适量。喝茶(尤其是绿茶)可能有益。

工作防护:如果工作要接触化工原料,一定做好防护。

管理好身体:积极治疗和控制糖尿病、肥胖、慢性胰腺炎、胆结石等问题。

定期体检:了解相关知识,定期做身体检查很重要。

动起来,好心情:坚持锻炼,控制体重别超标,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。

如何预防胰腺癌

 

七、胰腺癌怎么治疗?

对付这个“硬骨头”,需要多种方法联手:

手术:如果发现得早,能切干净最好(根治手术)。如果不行,也可能做手术缓解症状(比如解决黄疸、肠子堵塞)。

药物治疗:

化疗: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控制生长。

靶向药/免疫药(部分适用):针对癌细胞特定弱点的药物或调动自身免疫力的药物(需要医生评估)。

支持治疗:缓解疼痛、恶心等不舒服,提高生活质量。

放疗:用放射线照射肿瘤区域,杀死癌细胞或缩小肿瘤。

其他物理方法:比如用微波、冷冻、超声波聚焦等特殊能量来对付肿瘤(应用相对少)。

中医药调理:可以在医生指导下,配合中药、针灸等缓解症状,辅助治疗。

心理支持:得病后心情低落、焦虑很常见,专业的心理辅导很有帮助。

 

关键点:胰腺癌治疗难度大,单靠一种方法很难成功。最好的方式是多学科团队合作(外科、内科、放疗科、影像科等专家一起讨论),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,制定综合治疗方案,把手术、药物、放疗等方法合理组合起来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