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湖湘中医肿瘤医院官方网站!
一、警惕!这种“便秘”表现,可能是肠癌信号
肠癌有时会披着“便秘”的外衣出现。在结直肠癌的早期阶段,患者可能出现腹泻、便秘,或两者交替的情况。随着肿瘤不断增大堵塞肠道,会导致肠腔变窄,引发进行性加重的便秘。尤其是直肠癌患者,除了感觉总想排便(便频),还常伴有“排便不尽感”,甚至一天排便十多次,这都需要高度警惕!当肿瘤造成肠道明显狭窄时,初期大便可能会变形、变细;若引发部分肠梗阻,则会出现腹痛、腹胀、肠鸣音亢进等典型表现。
二、便秘:肠癌的潜在“助推因素”
虽然便秘本身并非直接导致肠癌的元凶,但它可能扮演“推波助澜”的角色。粪便中含有一种名为“二级胆酸”的致癌物质。便秘者肠道内滞留的粪便多,“二级胆酸”浓度更高,长期反复刺激肠道黏膜,可能增加诱发肠癌的风险。因此,养成规律排便习惯,有效预防便秘,对降低肠癌风险有积极作用。尤其要警惕“长期便秘”、“排便不尽感”以及“大便次数不明原因增多”这几种情况,它们可能是肠癌的警示灯! 建议培养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,即使暂无便意也应尝试,逐渐建立条件反射。
三、肠道发出的6大“求救信号”
排便习惯与性状改变: 包括便频(次数显著增多)、腹泻、便秘、腹泻便秘交替、里急后重(便后仍有便意、排不净感)、肛门坠胀、大便变细、排便费力、大便有压痕等。这些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腹泻或便秘,务必重视。排便后“回头看”很重要。高危人群(如肠癌家族史者、老年人)出现这些症状,务必及时查明原因。
1、大便带血: 便血可呈鲜红或暗红,通常量不多,间歇性出现。也可能表现为黏液血便、果酱样便,或仅有黏液/血而无粪便。切勿简单归咎于痔疮,出现便血必须就医检查明确病因。
2、肠梗阻迹象: 肿瘤进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肠梗阻,表现为腹胀、腹部不适或阵发性腹痛、大便变细、便秘甚至停止排便排气(恶心呕吐可能不明显)。
3、消化不良样症状: 大肠癌有时仅表现为中下腹持续性胀满不适、隐痛等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。长期存在此类症状,尤其是老年人,同样需要警惕。
4、腹部肿块: 肿瘤生长到较大体积时,可能在腹部触及肿块。一旦摸到腹部肿块,必须立即就医检查。
5、全身性症状: 如原因不明的贫血、消瘦、乏力等。这些虽是多种癌症的共有表现,缺乏特异性,但也常被忽视。
肠癌发病隐匿,如果出现2项以上症状或单项症状持续时间较长,建议及早进行肠道检查!
四、给肠道“添堵”的4种坏习惯
1、久坐不动成常态: 长期久坐(>6个小时)肠道会显著减弱蠕动,使粪便中的有害物质(包括致癌物)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黏膜。同时,久坐影响腹腔、盆腔血液循环,削弱肠道免疫屏障功能,多方面增加大肠癌风险。
2、腰腹部肥胖囤积: 腰腹部的脂肪堆积会引发机体慢性炎症反应,而慢性炎症环境是癌症发生发展的温床。相比皮下脂肪,堆积在内脏器官的脂肪危害更大,与结肠癌发病风险关联尤为显著。
3、饮食结构不健康:
高盐高油: 腌菜、油炸食品中的大量盐分和油脂刺激肠道,损害健康。
霉变食物: 含有大量的致癌物,直接增加结直肠癌等多种消化道肿瘤风险。务必避免食用。这些食物会直接增加患上多种消化道肿瘤的风险
4、吸烟饮酒无节制:
吸烟: 是明确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。研究表明,吸烟者患此癌的风险远高于不吸烟者。
饮酒: 同样是危险因素。研究指出,每日酒精摄入量每增加10克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应上升约7%。